本网讯 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电子支气管镜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近日,杭锦后旗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团队成功利用电子支气管镜确诊两例疑难病例,为患者提供了精准的治疗方案,显著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病例一:反复咯血3月,支气管镜揪出“真凶”
65岁的女性患者在过去3个月中反复出现咯血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期间完善了喉镜、胸部CT、凝血功能等检查,但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尽管接受了抗感染治疗,患者的咯血症状仍未得到缓解,临床高度怀疑结核感染。入院后,呼吸内科团队为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发现病变部位黏膜明显充血水肿,表面覆盖大量黄白色干酪样物质。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咽部结核”,最终明确了咯血原因。患者随即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症状明显改善,避免了病情延误。
结核感染在支气管黏膜的表现往往较为隐匿,常规影像学检查可能漏诊。而电子支气管镜能够直接观察病变并获取病理标本,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率。

病例二:发热咳嗽治疗无效,支气管镜锁定罕见病原体
39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热伴咳嗽、咳痰6天”在外院接受了5天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但症状无缓解,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大片斑片影,遂就诊于杭锦后旗医院。通过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灌洗液送检病原学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肺炎衣原体感染”。该病原体症状不典型,且对常规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医院立即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大环内酯类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患者症状迅速缓解,康复出院。
肺炎衣原体临床检测手段有限,支气管镜灌洗术可直达病灶,通过分子检测精准识别病原体,避免了经验性治疗的盲目性。
据介绍,电子支气管镜可直视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或灌洗,有效解决了影像学“看不清”的难题。它不仅能指导抗生素的选择、清除气道分泌物,还能缩短治疗周期。这两例病例的成功诊治,充分体现了电子支气管镜在疑难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不可替代性。(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