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舞过去以唱为主,所以人们又叫它"唱安代"。现在,安代舞逐渐发展为以舞蹈为主,辅以领唱、伴唱;由简单的三、四个舞蹈动作,丰富发展到二十多个,有时还可提衣襟跳舞(群众称它为"蝴蝶飞")。它既可以作为完整的作品在舞台上演出,也可以择取其中基本动作在广场、街道、联欢晚会上作自娱表演,形成蒙古民族的自娱性民间舞蹈。90年代初开始,安代舞已成为呼盟那达幕盛会开幕、闭幕仪式上的表演项目。
蒙古族青年男女婚前相互相识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跳乐。跳乐是彝族的一种集体舞蹈,蒙古族接受了这种舞蹈形式,并把它作为男女青年互相交往和娱乐的一种方式。举行跳乐活动,一般是本村的青年男子邀请另一村的青年女子,或本村的女子邀请另一村的青年男子来进行。地点一般选在较为偏僻或离村庄较远的地方。互相邀约的信号是:本村或外村领头的姑娘将自己穿插的小挂交还姑娘。跳乐时,男女青年围成圆圈,由持四弦琴的男青年引导、踏足击掌,边唱边舞,并随着乐曲的变换而不断地变化队形。整个场面极为热烈与和谐。
跳乐活动是唱词、说嘴、吃糖、抽烟、唱曲等过程,每个过程都极富特色和韵味,青年男女通过跳乐,彼此的距离拉近了,双方感情融洽了,就会互赠礼物,通常情况下,女方送给男方围腰或女方银镯之类的饰品。
婚 俗: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蒙古族的饮食非常讲究,品种多样。
奶茶(蒙语叫苏台柴)
是蒙古民族日常饮用的一种茶,也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
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奶(牛、羊、
驼的)以6:1的比例放人茶水中熬开,即成。奶茶营养丰富,
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炒米(蒙语为胡
日森布达)是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加工方法是将糜子筛选后,
淘去沙土,放人大锅中,加适量的开水,用慢火焖至基本熟后出锅,经炒锅炒熟,再碾去皮,即为炒米。炒米香脆味美,可口耐饥,是蒙古族农牧民的传统食品。在呼和浩特用餐十分方便,城内城外既能遍尝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又可大嚼草原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林林总总的野味佳肴,风味美食,品种丰富,随君挑选。风味佳肴有烤全羊、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手把肉和烤全羊,最为出色。熊熊火焰上,整只肥羊烤得哔叭作响,脆皮焦黄,香油滴滴嗒嗒往下流淌,香气喷鼻,诱人垂涎。呼和浩特的名莱名点是从内蒙古莱点中选取的一部分比较能够代表内蒙古风味的莱看、点心和地方风味小吃。内蒙古地处高寒,有辽阔丰茂的草原,在历史上是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公元十一、十二世纪蒙古民族逐步定居在这里生息游牧。汉、满、回族移居内蒙古多始于明朝,历史上曾有音人“走西口”、鲁人“闯关东”进入内蒙古经商、耕种、养殖、操持手工业。1949年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增多,百业兴建。各族人民在彼此相依的漫长岁月中,于饮食方面,既保持了各自的传统,又融会互通,形成了内蒙古地方风味。烹调方法擅长烧、烤(炙)、蒸、煮、炸、炖、涮,其特点是清、鲜、嫩、脆、醇香,品种颇多。这里基于内蒙古饮食风味特色择选的名菜名点和风味小吃,包括传统品种和创新品种,以展示内蒙古饮食文化风采。
奶 皮(蒙语为乌日沫)有两种:一种是将鲜奶、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称图黑乌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另—种是将鲜奶熬开后放入器皿里放凉后表面结成薄奶皮,称宝勒森乌日沫,即熟的奶皮,是酥油的原料。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马奶酒(蒙语为策戈)是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饮料。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饮料,制法是将的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味道醇香,清凉解渴,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将新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扔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马奶酒。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历史悠久,常喝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酸奶于是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为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