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 更多>>
        ......[详细]

·玉泉区进一步整合大召区块...

·玉泉区关于城区规划建设办...

·玉泉区基础设施...
项目介绍 更多>>
        ......[详细]

·玉泉区进一步整合大召区块...

·玉泉区关于城区规划建设办...

·玉泉区基础设施...
前景展望 更多>>

·玉泉区进一步整合大召区块...

·玉泉区关于城区规划建设办...

·玉泉区基础设施...
您当前的位置 :工业商贸 > 商贸古城 正文
玉泉区创建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环保模范城区
玉泉区新闻网  2009-01-08 10:57
------------------------------------------------------------

  一、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呼和浩特中文社区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阿勒坦汗在哈鲁古纳山(大青山)前上默川平原修筑城池,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取名“库库和屯”,明朝廷赐名“归化城”,因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所以也叫做“青城”,即今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在清代,玉泉区是土默特左右翼特别旗的所在地。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清政府又在归化城东建绥远城。此后,人们称归化城为“旧城”,绥远城为“新城”。1954年6月1日呼和浩特人民政府正式把旧城命名为玉泉区。1999年7月1日将原郊区的桃花,小黑河,西菜园三个乡划入玉泉区,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现玉泉区辖8个办事处,1个镇,人口27。4万,面积258万平方公里。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名胜古迹甚多,堪称“庙宇林立,比似佛国”,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面面儿召”之说,现有的召庙,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是文物宝库,坐落在呼市西南方向大北街以西的大召,是呼和浩特市城区最古老的建筑,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寺内供奉佛像龙牌,康熙宝座和经卷等到,其中释迦牟尼银像《月明楼》古画,藏文《甘珠尔经》是极珍贵的文物。“银佛”,“盘龙”,“宫灯”是大召三宝。席力图召不仞有华美瑰丽的大经堂和喇嘛教覆钵式汉白玉石塔,还有为康熙皇帝征讨格尔丹特立的两座“记功碑”。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的五塔宝座雕刻有数千尊小佛,尤以蒙文“天文图”更为稀世珍宝。见证民族团结进步历史的昭君博物院,更是玉泉区乃至呼市,自治区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驰名中外的旅蒙商业垄断集团—大盛魁总部就设在归化城。久负盛名的大南街,大北街商业店铺林立,成为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集散地.
        大召前最负盛名的古迹要数“玉泉进”,传说,清朝康熙皇帝西征格尔丹路经归化城,当时正值六月酷暑,人困马乏,口渴难布耐,突然御马千里驹飞长鸣,前蹄刨地,不多时只见蹄踏处一股清泉喷涌而出,顿解康熙大军之渴,从此留下了御马刨泉的历史传说。后人将此泉修建为井,取“御”之谐音称为“玉泉井”,玉泉区之名即由此而来.
       历史的沉积给玉泉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为数众多,久负盛名的名胜古迹,大多集中在大召区块内,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治区首府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玉泉区。
       近年来,玉泉区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民本发展理念,以建设“景观玉泉”,“生态玉泉”作为“创模”目标。把打造民族历史文化特色景观区作为“创模”工作的重心,通过组织实施玉泉区历史名城保护开发工程,景观建设工程,新市区建设工程和康居建设工程等城市建设“四大工程”,着力推进“三带”,“两园”,“一区”的规划建设,昔日的旧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 [2] 下一页
编辑: 牛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