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托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玉泉区在加速改造旧城区的同时,把打造民族历史文化特色景观区作为“创模”工作,全面融入到名胜古迹的保护开发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弘扬中,打造特色景观,提升城区品位,努力构建民族文化,召庙文化,蒙元文化,旅蒙晋商文化为一体的“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区”,继前期从房中拆出并建成五塔寺广场和几条景观街之后,今年上半年,迅速拆除了遮挡大召,席力图召旅游景点,影响市容观瞻的50多栋低档商业楼,建成了大召,席力图召广场一期工程,完成了五塔寺景区扩建和大召内部装修。在拆除大召区块危旧平房的同时,保留和加紧修缮观音庙,乃莫齐召,文庙等名胜古迹,逐步打通旅游通道,扩大旅游规模,使旧城区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城区已初显历史文化特色区雏形。围绕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的开发和保护,大召区块正加紧实施以大召广场康熙御道,塞上老街为重点的公益区建设工程,以恢复老字号,建设民俗文化街,星级酒店为主的综合区建设工程和中高档住宅区,使其整体统一在民族历史文化特色氛围之中,突出特色景观。配合环保部门拆并和改造的56台锅炉,随危旧平房一并拆除30000个小烟筒,绿化的21条小街巷,40个庭院,6个旧小区,名项环保指数已全部达标,有效改善了玉泉区城区人居环境。
三、培植环保工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依托“工贸旅游区”的科学定位,玉泉区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实施高标准招商,吸纳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高的企业落户,把工业产业经济,旅游景观建设,商贸发展要素,向“三带”集中。围绕发展新型工业,培育环保型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玉泉区以裕隆工业园区为核心向周边延伸拓展,吸纳扶持乳业,医药,服装,轻纺,汽车组装等高科技工业企业,扩大园区绿化面积。企业与规划绿地,天然草地穿插渗透,形成了工业生产不影响生态保护的效果。围绕加快服务食全食美物流园至北方药都一线的环形“商贸物流集散带”建设。努力构建农副产品,药品,药材,生产资料等三个集散带,服装和百货,水产肉食,重型汽车等三个交易区,加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区形成环保工业,生态旅游,商贸服务业相互带动,有机统一的绿色经济发展整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生态建设,扩展“创模”空间,创建和谐玉泉
玉泉区把建设“生态玉泉”作为城区规划发展的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创模”工作进度。一方面,加速湿地公园,蒙古风情园,昭君博物院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玉泉公园,209国道,南二环景观大道,城区绿化工程进度。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空气洁净,饮水放心,环境安全,生态恢复“四大环保”工程,全部关停临近市区的砖窑,彻底整治冒黑烟锅炉,大幅度减少燃煤灶数量。目前,蒙古风情园已经开园,园内亚洲最大蒙古包,敖包,行帐等景观,以其特有的民族景观呈现在黑河之滨,占地17475亩,被誉为“首府之肾”的南湖公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昭君墓旅游景点周围,昭君文化博物院周围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园内新建了单于厅,匈奴文化博物馆等十几个景点,为首府增添新景。这些生态旅游重点项目,还对我市气温调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已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规划新市区内的南二环路辛辛板,五里营村等地分别规划建设的呼市医疗卫生中心,伊利住宅区等综合功能区已经启动,天骄花园等景观小区已经完成主体建筑,农科院,西水磨等“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房工程正在建设中,首批工程年底完工。加上依法永久保留的农田菜地,在建的养鱼池百亩公园和新增的景区绿化带,城区绿化带,园区绿化带和沿街绿化带的规划建设,为群众创造了较高档次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条件。
玉泉区在工业,商贸和旅游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景象,到来年7月,全区“创模”工作将会有更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