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本名叫“慈灯寺”,蒙名“塔布·斯普尔罕”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南侧。它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十年竣工。当初,该寺占地面积很大,三重院落,十分壮丽。金刚座舍利宝塔,仅仅是殿宇后面的一座建筑物。
当年,慈灯寺香火极盛。每年除夕,各个召庙的喇嘛都要聚集到这里举行佛事活动。届时,各召庙选出精干喇嘛,穿上华丽的服装,扮成二十八宿、十二地支等神话人物,来到寺前广场,举办大型“跳恰木”活动。在人山人海的人群围观中,在响彻天空的锣鼓、笙管声伴奏下,喇嘛们尽情地舞着、跳着,以此禳灾祈福,庆贺丰收,并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这一活动,通宵达旦,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给春节带来了喜庆和欢乐。此外,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辰日,也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其声势之大,与除夕相比毫不逊色。
起初,五塔四周建有玲珑矮墙,墙内每隔不远放置一盏铁铸莲花灯。每年元宵节放灯时,莲灯尽燃,光辉闪闪,宛若繁星,是呼和浩特的一大景观。
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召内活佛去世,没再寻认“呼毕勒罕”。此后没了活佛,它便开始萧条,失去繁华,逐渐荒圮,庙院毁坏,最终只剩下了这座塔。
五塔(即金刚座舍利宝塔),属于密宗塔,是佛塔建筑中的一种形式,与印度现在的佛陀伽耶式塔属同一种类型,它是根据佛教经典《金刚经》的教义设计而成的。据记载,佛祖成道处无坚不摧,谓“金刚”之地。此塔冠名“金刚座”,喻佛教圣地犹如金刚般坚固。“舍利”指佛祖或高僧大德的骨灰。“宝塔”,指佛塔是聚宝之所,存有宝物。据考察,在国内这种形式的塔只有五座,分别在北京的真觉寺、碧云寺和西黄寺,云南昆明的妙堪寺和呼市的慈灯寺。这种塔型是根据佛教经典《金刚经》的教义而设计的,在台座上用梵、藏、蒙、汉四种文字刻出金刚经,并代表金刚五界宝座的狮、象、马、孔雀和迦楼罗五种动物形象,所以称为金刚座,座上中间建一座较大的塔,在四角建四座小塔,用以代表金刚界的五部。
五塔通高16.5米,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喇嘛教塔。下部为金刚座,高7.82米;上部为五个方形舍利塔,中央塔高达6.62米。金刚座下部为须弥座,须弥座东、西、北三面都有浮雕装饰,东西两面图案相同,中间均为法轮,左右对称依次为人戏狮子、狮子、孔雀、法轮、金刚杵结。须弥座和金刚座之间,镶以汉白玉石一周,上以蒙、藏两种文字刻着一些吉祥语。须弥座和金刚座南面为券门,沿券门镶以汉白玉石,上饰狮、象、龙、飞天等浮雕,左右对称。券门上方,位于金刚座第五层中间,嵌有石匾,用蒙、藏、汉三种文字刻出“金刚座舍利宝塔”七字。券门两侧有砖雕的四大天王像,其下为伎乐和佛经故事图象,形象生动逼真,技艺纯熟细致。
金刚座座身分七层,第一层上用蒙、藏、梵三种文字刻写了金刚经文,以上各层镶嵌砖雕佛龛,内塑鎏金佛像1119个,每龛中坐一佛像,两旁为宝瓶柱。佛龛及座顶四周白石板栏上都刻着梵文六字真言。因此五塔寺又被称为“千佛寺”。人们形容这座有着千佛雕塑、琉璃瓦装饰的五塔,常常会用到“金碧辉煌”。其实,它的佛像真的用黄金装饰过,曾经金光闪闪,耀人眼目。1893年,一位来过呼和浩特的俄国旅行家记述:“无论是佛像的外形,还是塔门旁的笔墨题词,都可证明这些佛像以前是贴过金的”。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金箔已被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