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力图召整个建筑群是以南北为中轴,东西相对称的布局形式建造而成的,即从山门到大殿形成一条中轴线,两侧对衬的有侧殿、仓房、碑亭、钟楼、鼓楼等。召前,有一座高大的过街牌楼与山门对峙,牌楼是三孔四柱七楼式。底层由四座石墩围护着木柱形成三洞孔道;上面的两层,上三下四排列着七个飞檐斗拱式的楼顶,顶面一律以绿琉璃瓦铺饰。整座牌楼,华丽典雅,气度不凡。
山门,即召的正门,是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它的两侧各有一拱型门与之毗连。山门内设天王殿,四大天王分列东西两边。过了山门,是召的前院。院的南部,邻近拱门处,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院两侧,建有齐整的东、西厢房;院北面是菩提过殿。
过殿五开间,也是歇山顶式,檐前有廊,外露明柱,殿两侧各有一垂花门。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东厢房十五间,现已出租,经营民族工艺品及佛教用品,东厢房后为四个居民小院。西厢房十五间,现已出租为诊所。过殿檐下,悬挂着一块清代古匾,上书“阴山古刹”四个遒劲的大字,标示着该召的地位与身价。
穿过菩提过殿,是宽敞的第二重院落。一进院,巍峨的大经堂立刻跃入眼帘。这里是寺院的中心,举行大型法会的地方。在席力图召众多建筑群中,它占地面积最大、外观造型最美,是一座瑰丽端庄的藏汉式建筑。整个经堂建在一座基高1.5米,纵宽30余米的白石铺面的台基上,它的面阔、进深都是九间,故称作九九八十一间大经堂。但正面突出抱厦七间,上有阁楼五间。大堂的九间为木质结构。四周墙体是藏式墙壁,正面以蓝色琉璃砖镶面、杂以黄色和绿色琉璃砖组成绚丽多彩的图案;墙体上还嵌着一个个藏式小窗。经堂殿顶藏汉合璧,巧妙结合,前面是藏式平顶,后面是中原式的歇山顶。平顶中央立着一个直径3米的鎏金法轮,两旁配有“角端”(俗称独角兽)、法幢等饰物。后面高耸的歇山脊上,正中有鎏金宝塔一座,旁有祥龙、脊兽等装饰。整个殿顶,绿琉璃瓦覆面,在金光闪闪饰件的陪衬下,愈显艳丽辉煌。宽大的殿内,有序地矗立着64根方形明柱,每根柱体都包裹着彩色图案挂毯。柱的顶端、顶棚、横梁、栏板以及四壁绘有彩色图案和佛教故事图画。殿的后部是佛堂,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塑像,十方佛、度母、菩萨等分列两旁。大经堂前的院中偏南有东西对称的两座精致碑亭,它们是形制一样的六角攒尖亭,六根立柱撑着六角,六角飞檐柔和上翘,给人以美的享受。立柱顶端及飞檐下的横梁,绘制着五彩的各式图纹;它们与红彤彤的立柱相辅相成,更显艳丽。亭内各立一座高达3米的石碑,以蒙、藏、满、汉四种文字记述着康熙亲征噶尔丹的事迹,被称做“纪功碑”。
原来,大经堂后面有宏伟的大佛殿和九间楼。可惜,在1943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