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玲,一位80后女律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她笑容里永远充满阳光。她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法律援助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中那些需要法律帮助的弱势群体默默服务着。
幼年意外失去双手,心怀感恩选择做法律援助律师
因为一次事故,出生不到一岁的郭二玲便失去了双手,但她并没有消沉和绝望,而是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2006年郭二玲大学毕业,她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法学专业的学业,还通过自学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此时的郭二玲仍未停止学习的脚步。经过又一番的苦读,郭二玲以高分通过了全国最难的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资格证。有着律师执业资格证的郭二玲,没有选择成为社会执业律师,而是毅然选择去做一名清贫的法律援助律师,在呼和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做专职的援助律师。
父母毫无保留的爱与奉献,以及社会各界好心人士多年来给予她的温暖和关怀,早已奠定了郭二玲回报社会的坚定决心,她渴望着去帮助贫弱群体,感恩的心让她选择了充满阳光的法律援助事业。她深信,正是因为自己身体有缺陷,才更能体会贫弱群体需要人帮助的渴望,也更能把工作做得细致到位。怀感恩之心,帮助困难群众,对于郭二玲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2009年冬天的一天,早晨刚上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就蹒跚着来到郭二玲的办公室,他的女儿从小身体残疾卧床在家,外孙女还在读书,女儿一家三口唯一的劳动力只有女婿,但女婿却因工伤去世,可是所在单位却不给任何赔偿,万般无奈的老人找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希望寻求帮助。在了解基本情况后,郭二玲二话没说,立即受理了老人的援助申请,并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因为工伤事故发生时是凌晨六点多,路上行人少,为了取证,郭二玲找遍了事发时途经现场的目击证人,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证据,案件最终经过法院的两次审理,为老大爷的女儿讨回了应得的赔偿。看到老大爷的女儿拿到赔偿款落泪时,郭二玲也落泪了。为了这个结果,郭二玲倾尽全力,虽然辛苦,但也幸福。
回报社会,毅然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2010年,当郭二玲得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派遣律师志愿者到全国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贫困县专职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时,激动万分,她知道这是自己奉献社会的一个更大的舞台,参加这样的行动可以使自己帮到更多的贫弱百姓。于是她多次找到自治区司法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强烈要求参加“1+1”行动。司法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开始考虑到身体因素没有同意她的申请,但在郭二玲的不断坚持下,最终决定让她试一试,可没想到在签订服务协议时,郭二玲毫不犹豫地表示要连续服务三年,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郭二玲第一年参加“1+1”行动的服务地和林格尔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县,受援人数多、条件差、工作量非常大。来到服务地之后,郭二玲租住在一间不足7平米的私人小旅馆里。炎热的夏天,她顶着酷暑在小房间加班,汗流浃背地为受援人写诉状。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要好好珍惜做律师志愿者的机会,为和林格尔的父老乡亲多献一份爱。在和林格尔县服务的一年时间里,她办理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近30件,接待咨询、求助群众近3000人。2011年,郭二玲被安排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继续做律师志愿者。
不为金钱,只为那份对贫弱群众的感情
郭二玲做律师志愿者以后,总有人不解地问她:“你经济条件这么差,不做社会律师多挣点钱,到底图个啥?”郭二玲总是笑着告诉他们:“钱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但是我对法律援助,对贫弱群众的那份感情,是用数字表达不了的。”
34岁的女青年朱某因车祸高位截瘫。看着膝下年仅4岁的孩子,悲从心起,几度产生轻生念头。郭二玲深知一个残疾人内心的煎熬。她用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她,用张海迪的事迹开导她。同为残疾人的不幸,郭二玲的话让朱某倍感亲切,她逐渐从车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郭二玲总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一个普通的残疾人律师,但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将法律援助精神传承下去,传播开来。我为能帮助别人而感到无比幸福。当我看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露出满意的微笑时,我就充满了快乐。”
怀感恩之情,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体会幸福。这就是用行动回报社会的80后女律师郭二玲。(记者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