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呼和浩特大召寺活佛萨木瓦喇嘛应邀来本旗传经作法。他在本旗逗留期间,曾向旗札萨克王爷罗布藏喇什进言,说双合尔山是个宝山,形状似收左翅展右翅的海青鹰,是风水宝地,若在山顶上修一座佛塔,并藏有活佛之舍利(活佛骨殖),那将对王室、平民百姓功德无量。不久,萨木瓦活佛西归大召寺圆寂。罗布藏喇什在随清军出征前,曾嘱咐其子额驸齐默特多尔济把山颠之宝塔修好。齐默特多尔济遵父命派人去呼和浩特大召寺取来塔的图纸和萨木瓦活佛的舍利,于雍正12年将塔建成,塔高3.6丈。
五塔寺
乾隆元年,因先建之四方大庙既显矮小,又简陋不堪,根据萨木瓦活佛生前的倡议,在双合尔山南麓依山傍水之处选定庙址,重建双福寺大庙。新建之大庙,中间为大雄宝殿,东西有配殿,并建有十八罗汉殿、护法神殿、四大天王殿、钟鼓楼、法轮亭等。至乾隆23年,根据第二任达喇嘛的请求,由旗札萨克齐默特多尔济批准,完成了庙宇的扩建工程。嘉庆6年,双福寺第三任达喇嘛时,在双合山南修建一座40丈见方的3层楼式寺庙,名为“广安莲花寺”,藏语为“却瑞札仓”(即宗教哲学学部)。
五塔寺
道光19年,在此又修建一座40丈见方的二层楼式寺庙为“大康慈悲月寺”,藏名曰“居德巴札仓”(密宗学部)。光绪14年,大雄宝殿被大火烧成灰烬。第四任达喇嘛葛根及僧侣们到内蒙古49旗,外蒙古57旗化缘求助,在第十一任旗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支持下重建九九八十一间大雄宝殿。
光绪24年,在山南修建研究天文、历法、记载气象变化的“丁科札仓”(天文历算学部),起名曰“普乐莲花寺”。伪康德7年,为供奉已圆寂的“哈丹喇嘛”(活佛)的木乃伊,在砬子南,哈丹庙东侧建一“固丁庙”,面积约9平方丈。大庙建有庙仓8所,其中4所分别为葛根仓、固什喇嘛仓、毛尼喇嘛仓、哈丹喇嘛仓。
可是,这个具有数百年历史闻名于科尔沁草原的著名庙宇,在“文革”破四旧期间,也在劫难逃。现在只剩下山顶白塔——这只折翅断臂的海青鹰啊,也只能引颈呆望,想昔日的盛隆?还是盼有待今后重新展翅……是耶、非耶,有待历史回答吧!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呼和浩特五塔寺
五塔寺又名慈灯寺塔,称金刚舍利宝塔,俗称五塔(蒙语名为“塔奔·斯普日嘎”)。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现玉泉区)东南部的五塔寺后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于雍正十年,原为慈灯寺(五塔寺)内建筑,寺内其他建筑已毁(2006年开始复建)。金刚舍利宝塔由金刚座和上部五个方形舍利塔构成。这种形式在中国出现较晚,也较罕见。砖石结构,高十六点五米,平面长方形。塔身外饰以雕刻涂釉加工预制琉璃砖,边缘和转角处镶以白色条石,光彩琉璃用于受光强烈的桃檐和塔刹作重点装饰。
五塔寺
金刚座平面作“凸”字形,建于约高一公尺台基上,座下层为须弥座,束腰部分为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上部有七层短挑檐,第一层檐下镶嵌蒙、藏、梵三种文字所书金刚经文,刻工细致。从第二层到第七层檐下,共塑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尊各种姿态镏金佛像。金刚座南面正中凸出部分开拱门,旁为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有蒙、藏、汉三种文字书写“金刚座舍利宝塔”汉白玉石匾额。塔内用半圆砖拱,门内无梁殿东西角有搂梯通上座顶,出口处是一座方形攒尖亭。亭北设置五座方形舍利小塔,当中小塔出檐七层,四隅小塔都五层出檐。五座塔塔身嵌有佛像、菩萨、菩提树、景云等砖雕。
塔北面照壁上嵌有三幅线雕刻石,中有“须弥山分布图”,西面是“六道轮回图”。塔后照壁嵌有蒙古天文图石刻,石刻用少数民族的文字标注,十分罕有,是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塔于1977年进行修葺,成立了呼和浩特市文物管理所,开始建立资料档案。1982年成立五塔文物保管所,树立了保护标志。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