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在深刻总结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新的发展实际,着眼新的发展要求,全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依据、原则、途径和方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铸塑国魂民魂的宏伟工程进一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意见》的突出亮点,在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系统化的概括与阐述,为培育和践行的深入推进确立了重要的遵循。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大的实践命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对于这样的重大命题,理论探索越深入、理论认识越清醒,实践推进也便越有共同意志,越有实际成效。《意见》的理论意义,首先表现在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的深刻阐释。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其凝心聚力的“磁源”,是其成就梦想的动力,也是其文明高度的标示。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意见》从“新态势”“新特点”“新课题”三个维度,清晰揭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之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新态势”,即“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所谓“新特点”,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所谓“新课题”,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新态势”“新特点”反映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所形成的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环境,“新课题”凸显的是新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环境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紧紧围绕的目标任务。《意见》关于“新态势”“新特点”“新课题”的论述,既为我们深刻体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提供了指导,也点明了我们思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应有的大视野。
《意见》的理论意义还表现在其对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清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价值观建设问题,是近年来我国思想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在这一理论探讨中,共识不断增多,但至今仍有不少热烈争论中的议题。《意见》在充分汲取学界已有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清晰明确的理论阐述和概括。如,将“三个倡导”明确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明确概括了“三个倡导”的不同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定位,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源、文明资源、凝练依据,强调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些阐述和概括,对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作出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论回应,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探索的新成果。
二
在廓清有关重要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意见》以更大的篇幅与精力聚焦于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全面而又精细地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现路径、职责要求,确立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纲领。
关于指导思想,《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做到三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贯穿“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和“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等方法论。这些论述体现着一个核心理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一定要全面贯穿于当下的建设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否真正实现“贯穿”、“融入”,是影响、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成效的关键。
《意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的原则,概括而言,即以人为本、抓住核心、联系实际、善于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人民群众,应当始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理想信念是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解决好了理想信念问题,就抓住了个体形成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坚持联系实际、善于创新。不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接不了地气,就不能引起群众共鸣、有效实现对象化,就会流为无根游谈;不能做到善于创新,适应新环境、借助新载体、开辟新渠道,运用新方法,实践新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就会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抓住关键、联系实际、善于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意见》从国民教育体系、宣传文化体系、实践养成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国民教育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总线索,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师德师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宣传文化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为总线索,对社会思潮引领、社会共识凝聚、主流价值传播、网络阵地建设、文化产品创作、优秀文化传承等作出了具体部署。实践养成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环节,是接连人们核心价值观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的核心枢纽。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为总线索,提出了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一系列实际举措。社会治理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重要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治理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融入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事实依托、实践场域。关于这一实现路径,《意见》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为总线索,对经济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制度建设等如何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论述。四个体系构成的实现路径相互支撑、协调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获得巨大的推进合力。
此外,《意见》还就各级党委和政府、党员、干部、不同社会群体、部门单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等给予了详细阐述。
三
《意见》的颁布,是我们党面向全党全社会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的又一次战略动员和部署,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学习、把握好《意见》的精神实质,将《意见》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求我们把《意见》的学习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深刻领会“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深刻领会我们各自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与使命,增进理论自觉、行动自觉;要求我们把落实《意见》要求与创造性地推进培育和践行实践结合起来,坚持《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基本要求,同时因时、因势、因地、因人之不同而创新工作理念,更新方式方法,将《意见》的要求创造性地落到实处,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培育和践行实践。
《意见》也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准确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鲜活实践经验,前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面对的新环境新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有力学理支撑等,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付出自己的努力。
(沈壮海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强国的关键要素及其建设研究——以当代中国为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