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赛男
初识武荷香,一接上话茬儿,三言五语的交谈,你就会被她朴实、正直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顿感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意识,一名65岁社区当家人的工作热情与火一般的为民情怀。
小人物 大胸怀 大担当
社区负责人,在我们国家的行政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小的官了,因为这个职务还列不到任何一档行政层级中。武荷香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35个春秋。然而,武荷香又是一位“大人物”,她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社区先进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先进名号那就更多了,言其大名鼎鼎,亦是名副其实。
小人物的大名气,自然来自于她的大胸怀、大担当。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务工作者,武荷香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弱势群体们如何看待一级组织和一级政府的作为,都是从自己身上开始认识的。因此,她对自己的担当之大,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她必须有装下社区每一个百姓冷暖的胸怀,才能让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充满信心。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生于1950年2月,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由于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英年早逝,她初中没有毕业就失了学,早早结婚,相夫教子,侍奉公婆。能吃苦、有孝心,成为邻里们言必夸赞的好媳妇。1979年,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勤劳、善良的武荷香让居委会主任看中,从家庭主妇走进了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成了一名不拿任何报酬的居委会工作人员。那年,她29岁,两年以后,由于她办事勤快、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接替了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一干就是35年。
35年,小小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增加了,居委会的工作越来越多了,社情民意也复杂了。35年来,人们的生活需求、习惯,乃至思想观点都在变,然而,武荷香本人却没有丝毫改变。
一是身份没有变,依然是一名只领补贴没有编制的人员。如今清泉街社区居委会有8名干部和1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然而,身为书记兼主任的武荷香却一直是一名不占编制、不领工资的志愿者。工作30余年,从最初的每月6元到2006年每月640元,2008年每月1100元,2010年之后每月2000元,武荷香一直领的是补贴。
二是对社区工作的热爱和坚守没有变。各种荣誉在身,工作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她依然是一副风尘仆仆、永不停歇的劳动者本色。扫大街、疏通下水道、给孤寡老人陪床等脏活累活,她从来都是干在前头。责任与担当,始终是她人生的主旋律。
社区居民史某是个孤儿,坐牢20年7进7出,出狱后对生活不抱希望。武荷香对此类人员从来没有任何偏见,反而给予更多关怀。她说:“咱们再不去帮助他、不理他,那他不就更没人管每人要了吗?”武荷香经常找他聊天,慢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通过一天天的观察、感化,史某渐渐地接受了武荷香。在武荷香的撮合下,他成了家有了娃。随后,武荷香帮他落了户,还根据他的家庭状况,为他入了低保,使这个家庭有了基本的保障。之后,武荷香还帮助史某申请了廉租房。如今,提到武荷香,他两眼总是挂满感激的泪水,是武荷香这个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点燃他生活的希望,给了他重新做人的勇气。
清泉街社区共有125位孤寡老人、300位残疾人和8名孤儿。武荷香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和服务志愿者,为辖区内80岁以上老年人过生日,第一时间送去社区的祝福,让他们度过快乐的晚年。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等情况,免费为100户空巢老人安装了电子保姆,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有执勤人员替老人们联系各种事项。她还给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室,老年人得了伤风感冒等小病,可以就近得到照顾,即使有了较大病情,社区工作人员也会尽快将他们送到大医院就诊。
这,就是武荷香以她博大的胸怀,担当着建设现代文明社区的大责任。
小社区大家庭大管家
就行政管理序列而言,社区的确是一个小小的单元。然而,就社区的功能而言,它又象一个社会大家庭。邻里关系、家庭琐事、社会矛盾,以及养老、就业、医疗、治安、教育、社交等等,所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人们所有地要求和付出,都在这里有着生动的演绎。人间的喜剧和悲剧,都在这一方天地里不间断的上演。社区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党和政府委派在这里的负责人,就是一个大家长、大管家。武荷香则是将这一角色扮演最为成功的一名党的基层干部。
就在记者采访她的3月18日下午,在清泉街社区服务大厅,一对外来务工的老夫妻来到这里专门感谢武荷香。前一天,这对贫困的老夫妻带着上小学的孙子找到武荷香求助。武荷香象往常一样,认真听了他们要办事情的原委,马上先从社区的爱心超市拿了一袋大米送给他们,第二天又为他们依规申请低保,承诺了给他们办妥的期限,临别时还塞给孙子200元钱。这样的热情和效率,谁也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而这样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因为这已经成了她35年来的工作常态。
弱势优先,已经成了清泉街社区一条人人自觉遵守的行事原则,爱心超市的成立,就是关爱弱势群体最初的行动。这里的爱心超市成立于2005年5月20日,是呼和浩特市最早开门迎客的日常救助市场。商品来自于企业、政府、个人的捐赠。凡登记在册的困难户,无论何时都可以从爱心超市无偿取回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为了方便居民。武荷香的办公室就设在社区的一楼服务大厅,只有一张办公桌。记者采访中看到,一有人进入大厅,就有工作人员迎上去询问有什么需要,笑脸相迎,耐心倾听,几乎是有求必应。这里的服务对象涉及3个居委会,13个小区,48栋住宅楼,近一万多人。几次问卷调查,满意度几乎百分之百,社区真正成了居民之家,而这个大家和自己的小家一样温馨。
当好社区大管家,光有热情和干劲还远远不够,还得与时俱进,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适应改革开放带来的各方面的深刻变化。2007年底成立的全国首家社区法务室,就是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一项成功举措。
面对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矛盾诉求多样化的现实,清泉街社区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玉泉区三级司法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家社区法务室。他们在社区每个角落设立或张贴了美观整洁的法制宣传栏和宣传画,让广大居民在进进出出中就能够学到法律常识。
如果要问社区法务室的作用有多大,一句话便可说明问题。从2007年至今,这里未发生一起未成年犯罪案件、重大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和群体上访事件,总计解决群众的求助和各种问题10000多件。和谐社区和温暖社区的美名、许许多多邻里相帮、扶弱助贫的精彩故事,一直在首府地区传颂着。清泉街社区成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一片净土。
大管家和她的团队治理下的清泉街社区,在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中国爱心社区等几十项荣誉的同时,自然也为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提供了新鲜经验。诸如,爱心超市、便用服务卡、法务联动网络、居民调解志愿者队伍、普法行动、弱势救助机制、减灾示范等等,都得到了上级的首肯并在全国范围总结推广,做好样板,担当前行,是清泉街对国家建设社区管理新机制的一大贡献。
武荷香,这个党的基层干部,用刻苦实践,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履行根本宗旨的价值所在,成为中国社区建设的一个符号。(图片来自网络)
城市的社区,是中国社会最小的基层单位,是庞大的国家肌体的细胞。无疑,肌体的健康来自于细胞的强壮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这里是最基本的试验田。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有一个闻名全国的社区:玉泉区清泉街社区。近10年来,全市、全自治区、全国的荣誉称号接踵而来,各种耀眼的光环笼罩在这个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万人的居民小区,不仅是小区温暖、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真实写照,而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考察的人们,联合国的相关组织也不远万里,充满好奇地来这里调研,并为之竖起大拇指。初春时节,记者满怀敬意采访了这里的当家人: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武荷香。
武荷香
社区就像个大家庭。
自掏腰包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