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资讯

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供电公司: 银线织沃野 春耕谱新篇

  春风拂过河套平原,黄河水裹挟着生机浸润千里沃野,

  作为“塞外粮仓”的巴彦淖尔市,在黄河水与条条银线的交织中奏响了春耕春灌的“交响曲”。在这片被母亲河滋养的土地上,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供电公司以“满格电”守护农时,让机井、泵站“用上电、早用电、用好电”,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生产用电需要,服务支持国家粮食安全。

  “小伙子,感谢你们的帮忙,每年农忙的时候都能看到你们的身影,为你们的服务点赞。”3月20日,正在田里劳忙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王丽与正在巡查春灌所涉线路设备的临河农场供电所所长刘洋热情地交谈起来。“春灌是大事,电力可不能掉链子”。为应对河套灌区春耕春灌集中用电需求,巴彦淖尔供电公司依托“双网融合”服务模式,实施“双网四融”工程,建立“一村组一驿站一网格”,科学配置899名电力网格员,3050个政府基层服务网格实现有机融合。同时,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通过“一项目一专班”机制实现配套电力设施“同步规划、超前建设、智能运维”全周期管理。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推出临时用电变压器“以租代购”共享服务,累计节约农民用电成本360万元;提供跑办代办上门办服务,实现用电业务“一次都不跑”;开通办电“绿色通道”,平均接电时限压缩65%。

  在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8万亩高标准农田,一排排智能喷灌设备正“仰头”喷洒,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过去浇地靠柴油机,一天费用大约2400元左右,现在手机遥控就能定时定量灌溉,一天电费不到400元!“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史雄飞滑动手机屏幕,向电力工作人员展示“智能灌溉系统”的操作界面。作为扎根在河套灌区的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四水四定”原则,切实发挥电能精准计量优势,采用“以电折水”的方式。并联合水利部门明确5类办电资料,协助完成“一井一系数”核定工作。组建专项工作组全面摸排全市2.5万眼机井基础信息,精准匹配19041块农灌电能表及变压器设备,构建电力数据与水利信息动态比对系统,以电量变化曲线实现用水量智能监测。

  2025年,公司锚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全年规划投入1.55亿元专项资金,聚焦河套灌区农业用电特性持续深化10千伏及以下线路改造工程。通过消除线路设备安全隐患、优化网架结构、提升线路负载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同步构建“服务+宣传+应急”保障体系,重点围绕饲料加工、粮食烘干等核心生产环节完善分级保电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农副产品加工关键设备不间断运行,确保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巴彦淖尔供电公司

  作者:刘卓岩 王馨伟

   

编辑:王新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