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电力集团鄂尔多斯供电公司修试管理一处高压试验三班里,郭海涛是大家公认的“学习达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满工作间,郭海涛就已经坐在了他的工位上,面前摊开着厚厚的专业书籍,旁边是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笔记本,还有一台不时发出轻微嗡鸣的电脑,那是他探索电力世界的重要工具。
在电气化学领域,郭海涛出类拔萃,然而谁又知道,岗位调整之前,他的专业是电测仪表。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他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由“零”开始,他乐于追本溯源。
2020年高压试验三班成立,郭海涛任班组的副班长。新的工作岗位,就是新的挑战。从未接触过变压器油检验的郭海涛将“踏实勤勉,担当作为”作为他的工作理念。为了快速入门,他一头钻进实验室,分析油品、掌握仪器性能,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他常常坚守在设备前,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分析试验数据。为了提高自己的试验水平,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他经常在移动变、35千伏中间变和试验室之间奔波。一遍遍采样、分析、对比。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找出专业书籍“充电”,经常是规程不离手,条款记于心。实践是最好的老师,2023年,在检修试验基地35千伏中间变例行试验中,他发现氢气和乙炔的数值超过注意值,缩短周期后试验发现产气速率也超过注意值,于是他果断下达主变停运、返厂检修的通知,避免了设备隐患事故。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故障排查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实践。他深知,在电力行业,安全与技术并重,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确保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无误。
“我希望通过我的学习,能够为班组带来更多的正能量。”郭海涛这样说。他不仅自学了油气化验的基础理论,还紧跟行业前沿,深入研究新技术。2023年随着在线监测系统技术的普遍升级。怎样用好油色谱在线监测测试数据,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缺陷,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又变成了工作中的一项挑战。郭海涛不仅要时时查看实时监测结果,还要分析长期变化趋势。根据增长量、产气速率、重复告警率等指标,研判油色谱监测数值超标。
在班组里,郭海涛不仅是技术骨干,更是大家的“小老师”。每当遇到难题,同事们总爱找他讨论。班组分来新人员,他总是承担起班组培训员的任务,宣贯技术标准,教授试验技巧。他乐于分享,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让每个人都能跟上技术的步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班组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乐于钻研,让变压器工装动起来
2024年8月,高压检修基地承担了鄂尔多斯电力公司第一次110千伏电压等级的主变大修任务。这也是郭海涛面对的第一次大型考验。变压器检修工装的操作、气相煤油干燥设备的使用到最后主变局放试验的完成,都需要他一桩桩一件件的去落实。他认真编写试验基地主变进厂大修工作流程,监督变压器维修厂家办理检修试验大厅工作票。在主变吊罩后,需要检查内部故障点,器身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较长,再次安装之前需要在煤油气相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虽然在平时的设备培训上,郭海涛和班员都可以熟练操作设备,但面对这次“实战”考验,设备还是出了一些小问题,由于水压达不到标准,设备运转不畅。从水压泵的检查到循环水系统,他爬到设备上一一检测,核对设备图纸联系设备厂家,终于发现是水循环系统的滤网堵塞。他及时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将系统内部的积水全部排出,由于检修试验基地没有排水设施,就大家伙人工接力,一通一通将积水提了出去。深夜,煤油干燥设备正式启用,他就坚守在设备前,经过30小时的工作,终于满足器身干燥要求。努力的工作换来的是工作效率的大大提升。110千伏电压等级的主变大修工作,仅仅用时15天就圆满完成,比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半时间。郭海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修试的“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的四特精神。
在郭海涛这样的“学习之星”身上,我们看到了电力人不仅有着坚实的专业技能,更有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工作的深沉热爱。他们以钻研为舟,扬起了知识的风帆,在电力海洋中不断前行,为社会的光明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为这样的电力青工点赞。
(张境 韩保卓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