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法律援助机构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升级,努力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减材料, 法律援助一次办
持续推进“减证便民”,依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以“诺”代“证”,申请人只需要在法律援助中心签订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基本信息真实、准确,遵守法律法规等承诺文书,法律援助中心即可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缩短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证明盖章跑路时间,真正实现法律援助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零跑动,法律援助就近办
构建以市、区两级4个法律援助中心为枢纽,依托全市镇办、团委、妇联、武警、公、检、法等8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延伸,以各社区(村)83个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触角,打造法律援助中心、站、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惠民服务圈”,确保群众能够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全面开展法律援助“市域通办”,申请人可以自主向市域范围内任意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市域范围内所有法律援助机构实行无差别办理,实行“谁接待、谁受理、谁审查、谁指派”,实现法律援助乌海市域内一体通办,打破法律援助跨层级、跨区域受理壁垒。
缩时限,法律援助马上办
简化审批程序,对重点群体的法律援助案件提供“定制化”援助服务,优先处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案情不复杂的案件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指派、当天援助,将审查法律援助的案件时限从7日压缩至1日,实现了95%以上申请案件在24小时内审查完毕并及时指派律师援助。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和工伤赔偿案件及有低保证、残疾证、有材料证明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免除经济困难核查,实行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四优先”,畅通绿色通道。
享数智,法律援助指尖办
依托司法行政机关官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向社会公众公布法律援助机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第一时间接听、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指派;充分发挥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作用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增设法律维权律师值班专席,24小时“不打烊”接听法律援助咨询。
绘制“电子地图”,在法律援助电子地图服务中,群众通过“一键拨号、一键导航”,便可查找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积极主动引导群众自主使用“互联网无人法律服务终端”,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自助办”“指尖办”,打造“7×24小时”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实现线下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的高效服务体系,确保群众能够随时获得便捷、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多举措,法律援助优质办
建立科学的“轮派制+点援制”案件指派机制,结合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受援人特点等情况,精准匹配承办律师。
为妇女儿童、农牧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重点服务对象提供邮寄受理、延时服务、帮办代办等特色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受援人主动提供上门办理服务、预约服务;一次性告知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供的材料及获取法律援助的途径和方式,实现法律援助申请一次办理;开展法律援助案件容缺后补机制,对案件事实清楚,但相关材料不齐全的,实行先行受理、指派,事后再补全欠缺材料,避免受援人多次跑。
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 供稿
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