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资讯

呼和浩特移动“反诈铁军”破获窝点14个斩断诈骗“输血线”

  当一通陌生来电响起,你是否会犹豫接听?当一条“中奖”短信弹出,你是否会心动点击?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电信网络诈骗如同隐形的尖刀,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然而,在青城呼和浩特,有一支由公安干警与移动人组成的“反诈铁军”,他们以技术为盾、以合作为剑,日夜奋战在反诈一线,守护着千家万户的“钱袋子”。

  ——雷霆出击:破获窝点14个,涉案号码下降65.23%

  呼和浩特移动配合公安机关缴获犯案设备

  自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紧密协作,以雷霆之势斩断诈骗黑手。全年累计破获诈骗窝点14个,缴获设备94部、号卡84张,抓获犯罪嫌疑人82人,涉案号码数量同比大下降65.23%。其中,团伙骨干成员“包某”的落网,更是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力震慑。这些数字背后,是警企联动“快打快处”的高效机制——呼和浩特移动派驻4名技术专家入驻反诈中心,提供实时数据支撑;公安干警阶段性驻守营业厅严控入网环节,从源头掐断诈骗链条。

  ——科技赋能:从“预警外呼”到“数字员工”,筑牢技术防线

  面对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呼和浩特移动以技术创新破局。引入公安“两卡”风控系统,实现高风险号码入网前拦截;开发“反诈卫士数字员工”,24小时自动核验渠道信息,杜绝违规开卡;依托96110反诈专线和10086外呼平台,全年精准关停诈骗号码2800余个。呼和浩特移动与公安联合制作的宣传短片《宋江的烦恼》被国家反诈中心采用,成为全国反诈宣传的标杆案例。

  ——源头治理:严控“入网关”,斩断诈骗“输血线”

  “治诈如治水,堵疏结合方能长治久安。”呼和浩特移动构建“三道关口”筑牢反诈防线:一是严控入网风险,织密前端过滤网。对外省证件、低龄高龄用户增设校验规则,启动“红黄绿码”预警机制,全年新入网涉案手机号码占比仅12%,从准入端口大幅压缩犯罪生存空间。二是重拳治理物联卡,封堵黑灰产“加油站”。对75家集团客户实地考察后开户,关停高风险卡300余张,迁移38万条违规短信端口,实现涉诈信息传播路径的精准封堵。三是强化渠道监管,压实责任链条。 将反诈指标纳入公司绩效考核,全年巡检渠道店面5914家次,约谈处罚违规渠道23家,推动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长效管控机制,确保“实名制”铁规落地。

  ——全民反诈:让“防骗意识”扎根人心

  反诈不仅是技术战,更是人心战。呼和浩特移动创新宣传形式,全年反诈培训覆盖员工、渠道商和社区居民等4000余人次;在抖音、微厅发布反诈警示12期;联合公安走进社区、酒店,揭秘“刷单”“网贷”等常见骗局。一场场活动、一条条视频,让反诈知识从“纸上”走进“心里”。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授予呼和浩特移动反诈“先进集体”奖牌

  表扬信

  在科技与责任交织的反诈战场上,呼和浩特移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荣获市公安局反诈“先进集体”称号,更收到公安机关“协同高效、担当有为”的致谢信。字里行间,既是警企勠力同心的见证,也是对“人民至上”初心的践行。接下来,呼和浩特移动将继续深化“技术+治理+宣传”三维防线,以“零容忍”姿态深化警企协同,守住百姓的钱袋子。

  (高昕 王雅伦)

编辑:任海霞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