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胜区铁路学校为深化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4月17日,我校特邀东胜区教研中心三位教研员入校指导,由一年级科学教师闫伟执教《玩转小水轮》一课。本节课以“探究水流能量”为主线,通过趣味实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现了低年级科学课堂的活力与创新。


01
课堂实录:动手实践,玩转科学

趣味导入,动手组装
课堂以“玩”为线索引出小水轮,再以“如何让小水轮转起来”为问题展开。闫伟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分组合作制作简易小水轮。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讨论结构,逐步掌握小水轮的组装技巧。
教研员点评:“材料生活化降低了操作难度,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直观感知小水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探究,揭秘水流动力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实践体验、实践总结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轮子的转动需要力,力越大转得越快,力越小转得越慢”。最后,闫伟老师联系生活现象,将其过渡到“用水转动小轮”。
在“用水转动小轮”实践活动中,闫伟老师同样用问题引导、实践体验、实践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变量控制用不同高度的漏斗模拟水位差异。再通过观察水轮转速变化,分析通过调节水管粗细改变水流量,总结“水量越大,水轮转得越快”。
整体课堂中,学生自主记录实验现象,闫伟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塔建得很高?”,从而深化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拓展实践,感悟能量应用
课堂尾声,闫伟老师通过视频展示三峡水力发电、农田灌溉等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剖析应用,深化知识内化
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水轮转动背后的能量转化”,从而提出“节约用水就是节约能量”的环保观点,凸显科学教育与价值引领的融合。
课后优化,挑战转速极限
课后“优化水轮”环节,闫伟老师让学生们尝试调整叶片角度、增加叶片数量,探索提升水轮效率的方法。同学们兴奋地分享:“我的水轮加了四片叶子,转得比原来快多了!”
教研员指出:“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渗透了‘设计—测试—改进’的科学探究逻辑。”
02
教研指导:以评促教,精准提升



课后,教研员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深度等维度进行点评:
贾老师:“课程设计层次清晰,实验紧扣‘控制变量’核心方法,生活化素材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
朱老师:“将课程中阅读部分全面放手,让学生整体阅读一起分析,让知识形成整体不以散点出现,可以节约时间用来突破重难点。”
武老师:“可增加实验操作的分步示范,优化时间分配,并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能力学生需求。”


03
校长总结:深耕课堂,启智润心

我校科学分管领导陈校长表示:“本次教研活动以‘小水轮’承载‘大科学’,展现了‘做中学’的实践价值。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科学课程创新,以教研赋能课堂,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东胜区铁路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