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资讯

小手探万象·童心问真知——东胜区铁路学校构建素养导向的科学探究新样态暨教研员入校指导活动

  东胜区铁路学校为深化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4月17日,我校特邀东胜区教研中心三位教研员入校指导,由一年级科学教师闫伟执教《玩转小水轮》一课。本节课以“探究水流能量”为主线,通过趣味实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现了低年级科学课堂的活力与创新。  

  01

  课堂实录:动手实践,玩转科学

  趣味导入,动手组装

  课堂以“玩”为线索引出小水轮,再以“如何让小水轮转起来”为问题展开。闫伟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分组合作制作简易小水轮。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讨论结构,逐步掌握小水轮的组装技巧。

  教研员点评:“材料生活化降低了操作难度,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直观感知小水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探究,揭秘水流动力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实践体验、实践总结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轮子的转动需要力,力越大转得越快,力越小转得越慢”。最后,闫伟老师联系生活现象,将其过渡到“用水转动小轮”。

  在“用水转动小轮”实践活动中,闫伟老师同样用问题引导、实践体验、实践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变量控制用不同高度的漏斗模拟水位差异。再通过观察水轮转速变化,分析通过调节水管粗细改变水流量,总结“水量越大,水轮转得越快”。  

  整体课堂中,学生自主记录实验现象,闫伟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塔建得很高?”,从而深化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拓展实践,感悟能量应用

  课堂尾声,闫伟老师通过视频展示三峡水力发电、农田灌溉等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剖析应用,深化知识内化

  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水轮转动背后的能量转化”,从而提出“节约用水就是节约能量”的环保观点,凸显科学教育与价值引领的融合。  

  课后优化,挑战转速极限

  课后“优化水轮”环节,闫伟老师让学生们尝试调整叶片角度、增加叶片数量,探索提升水轮效率的方法。同学们兴奋地分享:“我的水轮加了四片叶子,转得比原来快多了!”

  教研员指出:“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渗透了‘设计—测试—改进’的科学探究逻辑。”  

  02

  教研指导:以评促教,精准提升

  

  课后,教研员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深度等维度进行点评: 

  贾老师:“课程设计层次清晰,实验紧扣‘控制变量’核心方法,生活化素材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  

  朱老师:“将课程中阅读部分全面放手,让学生整体阅读一起分析,让知识形成整体不以散点出现,可以节约时间用来突破重难点。”

  武老师:“可增加实验操作的分步示范,优化时间分配,并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能力学生需求。”

  

  03

  校长总结:深耕课堂,启智润心

  

  我校科学分管领导陈校长表示:“本次教研活动以‘小水轮’承载‘大科学’,展现了‘做中学’的实践价值。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科学课程创新,以教研赋能课堂,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东胜区铁路学校 )

编辑:任海霞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